懂懂笔记

长期关注科技互联网的新趋势。

影视剧消费进入互动时代

互动投票的一小步,是影视剧改变的一大步。




如果说,近段时间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,答案非《亲爱的小孩》莫属。地铁上有人在追剧,办公室里同事们在讨论。

这还不够,很多观众还边看边投票。等等,追个剧为何还要投票?他们投的是什么票?

其实,这是爱奇艺的IVOS互动投票。观众看剧的同时,屏幕右下会适时弹出一道与剧情紧密相关的选择题,诸如“坐月子有必要请月嫂吗?”、“男人出轨承认错误可以被原谅么?”等,供观众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
除却选题、编剧、演技、人设等方面的突出表现,互动观剧体验也是《亲爱的小孩》成为热播剧的助推器。这也传递出一种新的信号:新技术在推动剧情发酵以及现实题材内容爆发方面,正在展现出独特价值。

「 01 」互动一小步 剧情发酵一大步

《亲爱的小孩》讲述的是一对儿年轻夫妻,生完孩子之后,因各种矛盾走向离婚,但多年以后,女儿患上了白血病。在救治孩子的过程中,历经重重难题,最终剧中各方关系走向和解的故事。




真实、犀利、生活化,是很多观众给这部剧的标签。导演、编剧胡坤透露,一些剧情来自他的亲身经历,他也有意要拍出真实生活中的一面。“之前我们看到生孩子的场景都是很美好的,孕妇生完孩子画着美妆就出来了,反正我觉得我的经历不是这样。”

如果说,构思剧本、挑选演员、搭建场景、指导拍摄、选择配乐是导演的一次创作,自我表达的过程。那么,爱奇艺的互动投票则为导演提供了二次创作,进一步向观众传达作品理念的机会。它挑选紧扣剧情,适时推送“选择题”给观众,让正沉浸其中的观众进一步带入剧中主人公的视角,产生“同呼吸共命运”的感觉。

当剧中方一诺为救女儿禾禾四处寻找配型的时候,屏幕上出现“如果你是方一诺,你会选择为救孩子和前任复合吗?”的选择题,结果48%的网友选择了“会”,52%选择“不会”。“对于丈夫在婆媳之间的端水行为你能理解吗?”69%的网友选择能,31%的网友选择不能。

“坐月子有必要请月嫂吗?”、“遇到阴阳怪气的亲戚,你会怎么做?”、“你能理解谢天华对方一诺爱得这么卑微吗?”、“为了救孩子倾家荡产,你做得到吗?”......爱奇艺官方数据显示,面对这些,观众做出了上千万次选择。




如果说剧情本身是“易燃物”,这些互动投票就如同“氧气”一样,帮助引燃剧情,加快化学反应,串联起戏里戏外、场内场外。

电视剧有着很强的社交属性,不论是电视上看,还是视频网站看,看完跟朋友、闺蜜、同事讨论剧情,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。不过,这还是一种脱离观剧场景的社交环境,对剧情的讨论也多限于熟人社交。而视频平台小小的互动投票,加上实时可发的弹幕,则让剧情讨论从场外转移至场内,从熟人社交场扩散到更大的社交场,从离线变成在线。

简单的场景转移,带来的变化却是深刻的。影视作品是艺术创作,其带给人的情感共鸣往往是瞬时的,过了那个“劲儿”,或者过了时间点、换个场景,感觉可能就不在了。实时互动投票、弹幕等互动功能看似很细微,但能“踩对点”,成为激发观众情绪,催生剧集热度的“催化剂”。

对于《亲爱的小孩》这类现实题材,互动的加入对于放大剧情社会价值,带动观众参与讨论、发散思考的作用显现。

「 02 」互动成刚需 用户精细运营越来越重要

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边看剧边互动?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。

首先,这是人性的体现。人作为社会群居性动物,围观、吃瓜是天然的属性之一。

很多80后、90后脑海里应该有这样一幅画面:小时候,跟同龄小伙伴一起围在电视机前,边看动画片或者电视边激烈讨论。跟好朋友一起看电视远比一个人看更有滋味。

这也可以解释,为何近两年恋爱类、职场类综艺开始出现明星观察员这一角色。他们跟观众一样观察其他选手的表现,以点评、吐槽的方式成为节目亮点。这其实呼应了观众看节目时求认同、求共鸣的心理诉求。当看到观察员的点评时,观众会由衷地发出“XX吐槽的太到位了”、“跟我想说的一模一样”这样的感慨。

其次,这种心理诉求在这个时代和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。

近年来,“空巢青年”一词走红,其反映的是当下,越来越“流行”的独居现象。年轻人异地求学、异地就业带来“初婚推迟效益”,再加上外出务工、出差人群增多等多重原因,离婚人群远高于结婚人群。青山资本2021年发布一份报告显示,从1985年到2020年,总人口离婚率从0.4‰提升至3.1‰。越来越多的独居人群如何排解寂寞?看直播、刷弹幕、玩手游等等成为他们的新选择。

社会潮流通常是年轻人引领的。当前处于引领地位的是1998年至2014年出生的Z世代,他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同样影响着内容创作与视频行业。是引领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消费和生活的主力人群。Z世代人群,生活在网上,即使面对面社交也可以相互不打扰的各玩各的手机。但同时,他们又渴望心理认同,寻找与他们兴趣、价值观趋同的人群。

这样的背景,使得当下观众观看影视节目时,不希望单向被动接收,而是能够双向互动,至少能与同时空的观众在线互动,获得彼此的认同或理解。

用户有需求,平台就有回应。除了互动投票,爱奇艺在此之前,也上线了多类型弹幕、振动模式、“一起聊”等创新功能。比如环形弹幕,可把观众发的弹幕自动围绕剧中人物圈起来。在《乐队的夏天》增加的“蹦迪模式”,手机可自动根据节目里的音乐旋律振动,给用户带来更强的观看体验。而“一起聊”则可把“房间”链接分享给好友,便能一起同步看剧。




这些新奇好玩、自带社交属性的互动创新,迎合了当下受众的需求,也带给爱奇艺差异化竞争力。

对于流媒体来说,常规的认知里,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,谁有爆款内容、优质资源,谁就能吸引用户。当下,受众复杂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台体验对用户的影响在变化。假设,同一部剧或者综艺节目在多个平台同步播出,更具互动、社交属性的平台自然更容易胜出。在经历版权、会员等竞争阶段后,国内流媒体平台的竞争正在进入用户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。

「 03 」技术也是“生产力”

艺术创作通常需要灵感和充沛的感情,看似与理性的技术不相干。但实际上,技术在艺术创作与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比如动作捕捉与表情捕捉技术呈现了《阿凡达》的世界,真人CG元素也充斥《狼图腾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等电影中。

在影视行业,技术带来的改变已经开始。

比如最近几年的互动剧,用户可在某个情节点,“选择”剧情走向,用户犹如剧中主角,进入不同剧情分枝的叙事段落,走向不同结局。

在文学创作领域,法国作家罗兰·巴特在1967年发表著名的论文“作者之死”。其核心观点是,当一部作品创作出来,即与作者自己无关。“作者之死”不是指作者不存在,而是指作者的隐蔽,不是将作品阐释的自由完全交给读者,而是交给文本本身。

通俗一点讲,一个好的作品创造出来,“走到哪一步”全有赖作者的解读。但随着流媒体平台类似投票、多样弹幕等互动体验的推出,互动技术可以更好地辅助作者传达作品,在其能创造多大影响力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权和确定性。

首先,互动技术与内容并非AB选项、水火不容,相反是相融共生的。观众的每一次投票、每一条弹幕、每一个给别人弹幕点赞、每一次分享给朋友一起看,都是在为剧情热度加温。而且,融入剧情情节点的投票、点赞、评论,都是用户深度参与内容的机会。




其次,互动技术也表明,技术并非只是实验室里的公式或者看似酷炫的“花瓶”,而是真正可以应用到泛娱乐领域,在现实中发挥实际作用的。《亲爱的小孩》引发上千万观众参与投票,本身就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,它不仅放大剧情和内容价值,还收到了受众的反馈。基于互动技术,爱奇艺作为内容生产、分发平台,将积累足够多的关于受众所思所想的关键数据,为未来内容创作提供依据和支撑。

不断演进的技术,是文艺作品的放大器,也是时代变化的感应器。

类似爱奇艺《亲爱的小孩》案例,它收集用户实时在线的互动反馈,在场内营造一个情绪和舆论的磁场,进而放大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意义。同时,它反映了一个新的内容生产、消费的时代,即技术满足了主动权不断提升的受众的诉求,并为内容创作提供了新的支持。


评论

© 懂懂笔记 | Powered by LOFTER